疫情之后的旅游复苏,你准备好了吗?

作者:本站   发表时间:2020-03-18      分享到:

不念过去  不畏将来


  接近2月末,疫情数据出现了转折性的向好,各行各业逐步进入复工阶段,各旅游景区也相继开放,整个旅游行业已处于复苏初期。


旅行.jpg


疫情之后,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复苏信号灯


  超1000家景区对医护人员免费


  新冠疫情目前已经迎来积极转变,而这背后得益于医护人员在前线的奋战。日前,全国对医护人员免费的景区也突破一千家。2月20日,携程在APP上公布了最新的“景区向全国医护人员免费开放名单表”,方便公众和有需要的用户查询。携程全球玩乐平台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月20日,实施医护人员免票的景区至少达到1067个,覆盖全国30个省市,195个城市,涵盖了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主题乐园、展馆展览、游轮游船等多个种类,其中5A和4A景区达到了479家,占比超过了40%。


  三亚将设旅游推广局,加快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


  三亚市旅文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旅游推广局的设立,是三亚市委、市政府在率先发布《三亚市支持旅游企业发展十条政策措施》后提前谋篇布局的又一项重要措施,将为疫情后旅游市场加快恢复,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保障。下一步,三亚旅游推广局将面向全国进行国际化、专业化人才招募,精心策划旅游产品,全面启动国际旅游推广,为三亚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先行区发挥引领作用。


  陕西省博物馆、纪念馆将有序恢复开放


  2月21日,陕西省文物局印发《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省博物馆、纪念馆有序恢复开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全省各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博开放单位应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科学防控,精准施策,分区分级,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在各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根据中省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和疫情动态变化情况,全面统筹落实本馆疫情防控与有序恢复开放工作。


  西安:2月21日起大唐不夜城等室外开放式景区及户外公园全部开放


  从2月21日起,西安市室外开放式景区及户外公园全部开放。首批开放的景区为:大雁塔南北广场、小雁塔景区、大唐不夜城、曲江池遗址公园、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免费区)、唐城墙遗址公园、秦二世陵遗址公园、寒窑遗址公园、曲江青年公园、天坛遗址公园、渼陂湖景区等,以及环城公园、兴庆公园、革命公园、丰庆公园等城市公园。


  张家界出台促进旅游市场全面复苏“310”行动计划


  2月18日,湖南张家界市制定《张家界市促进旅游市场全面复苏“310”行动计划》,出台30条措施提振旅游行业信心,促进旅游市场全面复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张家界市关闭了所有景区(景点)、文化演艺场所,全面停止文化旅游体育集聚性活动,旅游业经营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310”行动计划涵盖了政策支持、产品改造、服务提升、市场营销等方面,是一套恢复张家界旅游市场的组合拳。


  四川发布疫情防控期景区恢复开放指南,须通过网络实名制购票


  2月20日,四川省旅游景区管理协会对外发布《四川省新型冠状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旅游景区开放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此前因疫情防控暂时关闭的景区恢复开放“指点迷津”,提出景区须通过网络实名制购票,日接待量不超过日最大承载量的50%,景区要设立临时隔离点等。为确保景区安全恢复开放,《指南》从管理与规范、游览与保障、游购与引导、食宿与安全等四方面给予了建议。


  读数据


  中国旅游研究院:预计2020年国内旅游减收1.18万亿元


  2月20日下午,中国旅游研究院召开“《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No.12》线上发布会”。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会上透露,基于对政策面、需求侧和供给侧的综合研判,中国旅游研究院并不认为2020年旅游经济过于悲观,基准预期继续偏于相对乐观,其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及全年,国内旅游人次分别负增长56%和15.5%,全年同比减少9.3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分别负增长69%和20.6%,全年减收1.18万亿元;一季度和全年的入境旅游人次负增长51.7%和34.7%,国际旅游收入负增长59.8%和40.6%,全年分别较上年减少5032万人次和534亿美元;一季度和全年的出境旅游人次分别负增长42.6%和17.6%,全年较上年减少2763万人次。


  戴斌:蔓延性恐慌正在散去 旅游业信心开始积聚


  2月20日下午,中国旅游研究院召开“《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No.12》线上发布会”。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会上表示,旅游行业的信心正在重新积聚,目前要审慎稳妥地推进旅游机构的复工复业,未来则要继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为各类新型消费需求的释放做好准备。


  看变化


  传统景区将面临新一轮竞争


  疫情后,传统旅游景区将面临挑战,实现综合性经营以及多维度旅游产品的开发,才能给景区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景区的收入点目前集中在文化产品上。文化升级后的高品质生活和产品是未来消费升级的最主要的体现,有价值、有需求的高品质产品应该依靠文化的渲染,让文化赋予景区更多灵动,而不是自己去硬造需求。


  文化造景的人文景区将成为标配


  日本捐助物资上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让许多中国人羞愧不已,复兴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当代人的热门话题和迫切需求。文化型景区的打造需要深挖当地的文化特质,将有深度的文化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


  疫情之后的景区将呈现百花齐放之势


  景区经过疫情期的考验,会增强自身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营销团队也会突破行业思维局限,实现跨界合作和创意创新等多平台战略发展。景区服务将更为人性化,成为景区竞争力之一,景区的综合实力将成为另一次考验,从基础设施的特色化和人性化转变中能窥见景区实力。


  新营销形势将成为诱导


  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我们每个人都开始依赖手机,年迈的父母甚至开始线上购物和收看短视频,孩子被迫进行网课学习,抖音段子成为疯传的乐子。疫情后,传统宣传渠道将更加没落,景区营销渠道以网络视频营销为主战场,网红打卡地将成为旅游标配,如何打造,如何造势将成为每个景区的必修功课。


  结语


  “疫情”尚未过去,尽管荆棘密布,但我国宏观经济基本面依旧向好、文旅行业增速超过大部分行业,文旅消费已逐渐形成老百姓日常必选消费类支出,市场可能的报复性反弹可能出现,因此不能坐以待毙,将目光放长远,坚定疫情影响是一个“暂时性”冲击,早做谋划迎接“云雾后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