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的全域旅游实践

作者:本站   发表时间:2016-09-07      分享到:

近年来,北川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顺应国内旅游发展形势,加快转变旅游发展方式,积极推动“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着力打造文旅发展引领区和国内知名的羌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被评为“2015年四川省旅游强县”,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今年1-6月,全县接待游客249.61万人次,同比增长26.82%,实现旅游收入21.74亿元,同比增长24.58%,旅游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助农增收的重要抓手。


  一、建机制,全方位保障

  发展全域旅游需要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激发旅游产业发展的活力和潜力。

  1.完善全域旅游组织领导机制。领导机制顺不顺,直接关系全域旅游推进效率的快与慢、质量的好与坏。过去由旅游主管部门主导的旅游发展领导机制已不完全适应当前全域旅游发展形势,发展全域旅游,领导机制需从部门行为向党政统筹推进转变。北川正着力建立健全县委县政府主导、旅游主管部门牵头、各相关部门(乡镇)联动配合的全域旅游发展领导机制,形成党政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从源头上解决旅游主管部门一家唱“独角戏”的问题。

  2.构建全域旅游综合管理机制。注重破除制约旅游发展的资源要素分属多头的管理瓶颈和体制障碍,加快构建各部门联动的综合管理机制,切实提升旅游综合管理水平,有效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保护游客合法权益。北川正研究建立由旅游、食品药品监管、工商、质监、发改(物价)、安监、公安、交通等部门组成的旅游综合执法模式,逐步实现联合执法向综合执法过渡,推动全域旅游依法治理,快速处理旅游市场中的各种问题,为游客提供安全、便捷的服务。

  3.创新全域旅游宣传营销机制。旅游的宣传营销需要政府、企业的共同参与,缺一不可。积极构建政府、企业协调配合、各有侧重的旅游宣传营销机制,进一步提升宣传营销实效。就政府而言,通过在羌历新年等重要节点举办系列文化旅游活动、积极参加大型旅游推介活动等方式,大力宣传北川旅游形象。就企业而言,不断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游客满意度,并加大广告投放力度,吸引更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同时,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形势,积极运用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开展宣传营销,提升宣传的广度和深度。


  二、美环境,全景化打造

  坚持按景区标准规划建设城乡,整体优化环境、优美景观,形成处处是景观,处处可以欣赏美、传播美的优美环境。

  1.高标准提升景区。坚持传统景区提档升级与全域旅游发展同向发力、双轮驱动,共促旅游繁荣发展。着力在景区联动上下功夫,打造各具特色、差异发展、带动力强的全域旅游线路。将北川羌城旅游区定位为开放景区,变“门票经济”为“产业经济”。2015年,北川羌城旅游区顺利通过5A级旅游景区复检,并上榜“全国旅游价格信得过景区”,寻龙山景区成功晋升为4A级旅游景区,全县建成1个5A级、4个4A级旅游景区,占绵阳市4A级以上景区的“半壁江山”。启动实施20万亩“西羌竹海”项目,大力打造禹穴沟景区,有序推进药王谷三期、亚圣水上娱乐及漂流等项目建设,“十三五”期间全县储备旅游重大项目34个,投资总额达46.17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极大地改善提升景区品质。

  2.高水平统筹城乡。坚持以景区的理念规划全县,以景点的要求建设乡村,对城镇、村庄等各个点都精雕细琢,用心打造处处皆美景的“大美羌城”。向美丽绵阳看齐,实施新县城“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改造提升新县城入口等重要节点建(构)筑物景观,加快水上游乐项目、安昌河水景观、水幕电影、禹羌文化主题广场等项目建设,丰富旅游元素。以新老县城黄金旅游线为重点,积极推进擂鼓、曲山、禹里、桂溪等小城镇建设,成功打造2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镇。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工程,建成幸福美丽新村72个,乡村更美、环境更优。

  3.高质量完善配套。注重配套设施的全域提升,推动旅游连线成面。大力改造现有道路景观,促进道路景观化和交通旅游化。强化服务站点、生态停车场、旅游厕所、观景平台、游客集散中心、自驾车营地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推进旅游要素和服务全域覆盖。积极推动“智慧旅游”,建成“智慧旅游”综合指挥平台、A级景区及星级酒店智慧旅游网站,开发景区专属手机APP,通过微信等新媒体渠道,及时发布更新停车、门票、住宿等信息,方便游客错峰出行,提高游客满意度。


  三、调结构,全产业融合

  坚持产业互动,充分发挥“旅游+”的拉动、融合、催化、集成作用,使相关产业插上旅游翅膀,形成新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1.旅游+精品农业。坚持精品农业与旅游产业发展良性互动、同频共振,近年来先后成功打造石椅羌寨、吉娜羌寨、伊纳羌寨等10个特色村寨,带动发展高山蔬菜、茶叶、马铃薯等精品农业基地75万亩。推进寻龙山养生基地、桂溪古坊村康养基地项目建设,打造以桂溪渭沟村、彭家村为代表的康养度假游,以擂鼓楠竹村、通口战斗村竹资源为代表的生态休闲游等精品线路。

  2.旅游+通航产业。依托北川通用航空产业园的产业基础,找准旅游业与通航产业的结合点,策划展销、体验类的旅游产品,重点是积极发展通用航空低空旅游。

  3.旅游+特色产品。丰富以禹羌文化、红色文化、抗震文化等为主题的文化产品,积极培育文博旅游、文化创意等文化产业,壮大骨干文化企业,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先后开发12类30余种体验性特色歌舞、民俗活动等文旅融合产品以及水磨漆、羌绣、草编等1000余种文化创意旅游商品。如西羌莫尼山庄打造集花卉观赏、康养度假、防震减灾体验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项目,有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四、促共享,全社会参与

  发展全域旅游,根本上讲是要让全民共享旅游发展成果,真正实现旅游富民。近年来,北川通过推动山区变景区,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鼓励农民以土地、资金等方式入股,积极开办特色农家乐、营销特色农产品,累计带动1813户、5440人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迈上致富路,全县直接从事旅游业人数达到28751人,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进程。

  1.推动农房变客房。鼓励农民通过改扩建设施,积极创办农家乐增加收入。全县发展农家乐180家、其中星级农家乐32家,辐射带动1800多户5400余人受益,每年实现户均收入4万元以上。

  2.推动产品变商品。鼓励引导农民将茶叶、猪肉、土鸡、水果等农特产品商品化,依托旅游景区、农家乐等游客集中区域精准营销,分享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去年全县3260户贫困群众通过就地销售农特产品,户均增收近1000元。

  3.推动上山变上班。旅游业的兴起,带活了一批旅游企业,也为群众提供了一批就业岗位。目前,九皇山、药王谷等旅游项目建设长期用工4527人,其中贫困人口3168人,最低月工资为1200元,最高月工资达2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