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音乐 四川更加“有声有色”

作者:本站   发表时间:2016-10-19      分享到:

 

音乐节吸引八方客——


        10月15日下午,伴随着四川交响乐团奏响经典名曲“茉莉花”,第三届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的重要配套活动——四川峨眉山佛光花海音乐季暨2016峨眉山佛光禅林音乐节正式上演。随后两天,20多位流行歌手与摇滚乐队轮番激情演出,吸引了数以万计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让世界双遗产景区峨眉山第一次变成了音乐与狂欢的海洋。


        不只有峨眉山的音乐节吸引众多游客,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2016首届成都国际音乐诗歌季之重磅活动——西部音乐节在都江堰成功举办,青城山-都江堰两大景区共接待45万余人。10月22日—23日,2016康定情歌国际音乐节也将开唱。此外,结合全省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我省将重点推出“音乐四季”等特色活动。借助音乐节带动游客消费,四川旅游变得更加“有声有色”。


“旅游+音乐”四川进入2.0时代


        曾经一首“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让康定情歌成为康定旅游数十年名扬四海的音乐代言,也成为四川最具代表性的“音乐IP”。《神奇的九寨》等歌曲也极大地传播了九寨沟的美誉……受此影响,许多地方都掀起了“景区歌曲创作热”,地方景区要是没代言歌曲,都不好意思跟游客打招呼,旅游与音乐的结合,基本思路是以音乐作为旅游的宣传手法。


        12年前,在云南丽江玉龙雪山旷野中,举行了被称为“中国的‘伍德斯托克’首届雪山音乐节”。这是国内第一次举办大型户外露天音乐节,吸引了四川、北京、上海、广州等多地歌迷前往,取得了空前成功。连续多年,玉龙雪山景区借力音乐节完成了从“小清新”到“大热门”景区的转化,也给旅游市场带来了新的启发,音乐节这一形式开始与旅游捆绑在一起。


        每年夏季是阿坝红原花海景色最美的时候,也是游人最多的旅游旺季,今年的7月30日至8月3日,“夏季雅克音乐季”在红原举行,短短3天,6万多名游客涌入红原大草原,创下了红原旅游接待的最高峰,宾馆酒店牧家乐一房难求。统计显示,音乐节期间,红原共接待游客6.5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253万元,同比增长42%。这场“民族+摇滚”的音乐盛宴,也为当地打开了旅游+音乐的财富大门。红原音乐节是近年来国内众多知名旅游地竞相举办音乐节吸引游客的一个缩影。


        9月1日,2016全省文化局长座谈会上,省文化部门表示,结合全省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我省将打造“音乐四季”文化品牌,明年重点推出乐山“佛光花海”春季音乐季、红原大草原夏季雅克音乐季、圣洁甘孜秋季音乐季和大凉山冬季阳光音乐季等大型音乐活动。这表示,明年一系列“音乐+旅游”的活动将在四川各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区域系统性持续性开展,“旅游+音乐”,四川将进入2.0时代。


景区音乐节 既要叫好更得叫座


        音乐季、音乐节,已成为各地旅游部门与各大景区开拓市场的新招数。但如同演出一样,不仅要叫好还得叫座,票房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游客参与景区音乐活动才能见成效。那么,旅游加上音乐元素,如何才能既叫好又叫座?


        2015年12月,四川老牌景区海螺沟举办了跨年雪山音乐会,雪山、温泉与交响乐结合,为景区增添了别样的韵味,但遗憾的是,市场反响却很平淡。省内某大型旅行社海螺沟专线经理告诉记者:雪山音乐会举办期间,专线所发的游客量和日常游客量几无明显区别。


        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国庆节期间在都江堰举办的西部音乐节,同样是在知名景区举行,由于在黄金周期间,尽管投入巨大,但专业的市场化运作,让门票卖出了200元一张的高价,门票代理商广州锐丰文化传播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音乐节期间门票销售情况非常好。同时,音乐会举办期间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共接待游客45.63万人次,创下大型活动期间人流量最高值,可谓票房人气双丰收。“突破音乐节是商业活动的思维,从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角度着眼,来打造音乐节产业,同时结合音乐主题景区、自驾营地、嘉年华活动等,形成品牌性的产业链,是音乐类产品向休闲旅游品牌靠拢的关键。”旅游专家何季东认为。在刚刚结束的峨眉山佛光花海音乐节期间,一场音乐产业高峰论坛同步举行,专家们围绕如何做大做强文化音乐产业、“四季音乐节”发展思路等内容展开了深入探讨。


        四川省旅游协会负责人告诉四川日报记者:“四川正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业,以音乐文创为核心吸引力,音乐节还可以和乡村旅游节、房车旅游营地等结合,从大型音乐节向小型音乐会等形式转变,以休闲娱乐吸引更多年龄段、更多喜好的游客。”他认为,景区歌曲唱得再响,还必须吸引游客来现场参与,这是各个景区必须考虑的课题。“正因为好的音乐节能起到短时间拉动大量游客的作用,所以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和景区都在试图举办各类音乐节,但若不考虑实际条件和市场情况,一窝蜂上的话,很有可能“赔本赚吆喝”,市场风险很大”,更有旅游策划人和演艺单位负责人在记者采访时表达了这样的观点。